第(2/3)页 晨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。 三艘崭新的铁壳船并排靠在修缮一新的河口村码头旁。 陈川与林浩然并肩站在码头望着这片景象。 林浩然看着这几艘在河口村民眼中已是巨人的铁壳船,有些不解地微微蹙眉: “陈先生,龙腾未来的重心是远洋运输,您购置这些小渔船是什么打算?” 在林浩然这见惯了万吨巨轮的海商子弟眼中,这些船只的确只能算是小渔船。 陈川正望着那些围着新船兴奋不已的村民,淡淡一笑: “浩然,你听过一句话吗?” 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” “龙腾的成立,让巴龙老爷关心的那些渔民有了新的出路。” “但却不是我们河口村这些乡亲的出路。” 陈川抬起手,指向远处的厂房: “这就是我为他们准备的出路。” “新厂开工需要原料,这些船是移动的原料库,能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,在这片熟悉的海域里,为自家挣出一份稳稳当当的产业。” “他们现在是渔民,以后将会是新厂的工人,也会是龙腾的一份子。” 林浩然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: “我明白了,陈先生。” “立足根本,惠泽乡梓,是更长远的格局。” “不说这个了。” 陈川摆了摆手,转移了话题: “那天晚上后来你和吴县长谈得如何?” 林浩然神色一正,汇报道: “吴县长表态全力支持。” “他希望我们尽快确定深水码头的具体选址,并给出初步的投资概算。他好以此为依据,向上级部门正式汇报,争取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。” “那选址有方向了吗?” 陈川问道。 “我们带来的工程团队,这几天初步勘探了几个地点……” 林浩然的语气变得有些凝重, “从水文条件航道深度和未来发展空间综合来看,最理想的其实还是……” “在现有浦江码头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和改造升级。” “嗯嗯,我和吴县长沟通过这个想法,但他表示难度很大,涉及面太广。” “不过他也说了,如果确实没有更合适的地方,他也会尽力协调。” 陈川点了点头,对此并不意外: “这事急不来,深水码头是百年大计,选址必须慎重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