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那种沉默,几乎能压碎空气。 他终于读到了末尾。 那一刻,他的神情陡然僵住。 连眼底的光都在颤。 呼吸似被夺去,停在半空。 火光映着他灰白的鬓角,映着那一瞬间的震动。 他没有说话。 只是手,缓缓放下。 那手的指节,已然发白。 纸页轻轻滑落,发出极轻的声响。 他盯着那信,良久不动。 灯火照在他眼中。 那双历经风霜的眼里,此刻有一种复杂的光。 惊。 疑。 难以置信。 还有那一丝被深深触动的静。 他仿佛看到了什么—— 某种他以为早已绝迹的东西。 那光在他瞳中闪了一瞬,又隐去。 他轻轻吐出一口气。 那气息在冷空气中散开。 他低声呢喃。 “这……竟能是那小子的计谋?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啊!” 语调微颤,带着一种久违的失神。 火光摇晃,映得他鬓角一片银白。 清国公的目光,仍停在那封信上。 沉默无声。 可那沉默,已经不再是冷漠。 而是彻底的震惊。 他整个人,像被风雪凝住了一般,静止不动。 那夜,火光不灭。 而清国公的目光——再也没有离开那封信。 清国公的手,缓缓离开那封信。 他坐在那里,沉默许久。 炉火的光在他的脸上映出斑驳的影,鬓角的白发被映得更亮几分。 那信纸静静地摊在几案上,纸面有些微皱,像被某种力量反复抚过。 他呼出一口气。 那气声低沉、缓慢,似从肺腑深处挤出,带着一种压抑后的沉重。 又过了许久,他终于抬起手,重新将信摊平。 那动作极轻,却极稳。 他垂下眼,重新看去。 这一次,他看得极慢。 每一行都停顿片刻,每一个转折都反复揣摩。 他不再是第一次的震惊,而是以一个老将的眼光,在逐句推敲。 屋内静极。 只剩火焰在铜炉里发出“噼啪”的声响,带着松脂燃烧的气味。 时间一寸寸过去。 火焰渐低。 清国公的眼神,却越来越亮。 那种亮,不是狂喜,也不是贪心。 是被真正击中心弦之后,涌出的深沉感叹。 他放下信。 双手交叠在几案上,手指轻轻叩了叩。 那“嗒嗒”的声极轻,却一下一下,极有节奏。 他像是在整理心绪。 过了很久,他才低低开口。 “看来,这大尧的背后,有高人啊……” 他的话音不高,却足以让坐在对面的拓跋燕回清晰地听见。 那语调里,带着一种久违的佩服与凝重。 “这萧宁……”他顿了顿,眼神微微闪动,“是有人在指点他。” 拓跋燕回抬起头。 她目光带着一丝急切,又极为慎重。 “国公此言何意?” 她语气平稳,却藏不住那种想要确认的紧张。 “这信中的谋划,国公觉得——如何?” 清国公没有立刻答。 他沉默片刻,才轻轻点了点头。 “看来,是我小瞧了大尧这帮人。” 他说这话时,语气里没有愤懑,反倒透着一丝敬意。 “这计划,还真有几分可行性。” 他抬手,指了指那封信,眼中光芒渐渐凝成一点。 “若能照此布局……成与不成,皆足以搅动天下。” 说到这里,他忽地轻叹一声。 “只是——” 他停住,眉头微蹙。 “这也让我担忧啊。” 拓跋燕回微微一怔。 “担忧?” “担忧什么?” 清国公没有立刻回答。 他抬手,拈起那封信,缓缓折叠。 指尖摩挲着纸面,像是在感受那字里藏的力。 “能写出这等计谋的人,”他终于开口,语调低沉,“绝非俗人。” “这信里所陈,不但思路清晰,谋局严密,且最可怕的是——有胆识。” 他抬眼,看着拓跋燕回。 “能算到这一层的,不是庙堂上的书生。” “是那种真正见过血、见过败、懂得人心与局势之变的奇人。” “能有这种人辅佐……” 他顿了顿,神情渐沉。 “说明大尧的背后,现在又有了一位奇人坐镇。” 炉火闪烁,映得他眉眼间的阴影愈深。 “虽然此事,对我们眼下有益。” “可长远来看——” 他声音更低了几分。 “我们与大尧,毕竟是两国。” “若真让这位奇人稳固了大尧的根基,只怕有朝一日,我们反要被他摆弄于股掌之间。” 这话一出,屋中顿时安静下来。 拓跋燕回微微抿唇。 那双眼中有一瞬的迟疑,却很快镇定下来。 清国公仍在缓缓说着。 “这世道的棋,从不缺聪明人。” “缺的是敢把聪明用到底的人。” “而这封信里写的,就是敢字。” 他叹了口气,语调里多了几分深思。 “我原以为,大尧的那位皇帝,不过是个靠运气登基的浪子。” “却没想到——在他背后,竟有人能写出这等局势。” “燕回,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?” 拓跋燕回低声问:“意味着什么?” 清国公抬眼。 那双浑浊的老眼,此刻竟泛出冷光。 “意味着,大尧真正的危险,才刚刚开始。” 他声音极轻,却带着压不住的冷意。 “这不是一封信,而是一场开局。” “能写出这信的人,若真还活着,那就意味着——大尧不是病入膏肓,而是要复苏了。” “而复苏的大尧,对我们北疆而言,不是什么好消息。” 拓跋燕回静静听着。 她没有插话,只是目光一寸寸变得更深。 清国公看着她,忽然笑了笑。 那笑极淡,却有一种老将才懂的苦涩。 “不过——” 他轻轻叩了叩桌案。 “算了。” “这些都是以后的事。” “在此之前,既然这计划对咱们眼下有利,那就照着做。” 他的声音低,却透出一种久违的干脆。 “能动的,先动。” “能试的,先试。” “若真有那位奇人在后,咱们也借这势,用他的计,图我们的局。” 他抬眼,神色渐渐坚硬。 “趁天未变,趁雪未融,趁他们未察觉——动起来吧。” 他这句话说完,室内的气息似乎凝住。 拓跋燕回的唇轻轻动了动,随即郑重点头。 “是。” 她语气平静,眼神却亮。 清国公又叹了一声。 第(2/3)页